昨晚,老王在邻居家看足球赛,差点把电视砸了。屏幕上,国足再次惨遭对手的毫不留情的攻击。转眼间,他刷到了某球员开豪车的新闻,顿时怒火中烧,骂道:“这群人一年挣的钱,足够我们厂几百个人干十年,这踢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儿!”
此言一出,真是刺痛了许多人的心灵。尽管足协已经限薪,球员的年薪从千万降到了几百万,但即便如此,这个数字依旧高于许多国家的主力球员。那些外籍球员凭借高额工资能够在世界杯的舞台上大展身手,而我们却只能无奈地仰望。再加上连亚洲预选赛都走得如此曲折,不禁让网友感叹:“给五万都嫌多。”
更令人气愤的是一些潜规则的存在。有传言称某些球员是凭借与教练的关系进入国家队,训练期间一边玩手机,比赛时也只是随便跑几步就气喘吁吁。与此同时,看到日本的孩子们从放学后便直奔足球场,始终在参加从小学到大学的正规联赛,形成了强大的足球文化;而在德国,连培养幼儿园球员的教练都需持有专业证书,对于我们来说,青训教练中很多人连职业比赛都没经历过。
关于这场争论,网友们吵得面红耳赤。有人指责那些球员是“烂泥扶不上墙”,有人则无奈叹息:“制度若不改变,换谁来也无济于事。”其实,问题岂止是单方面的?球员拿着高薪却没有动力,正是因为无论表现如何,都能轻易拿到钱;而青训发展的缓慢,则是因为许多家长觉得,踢足球不如读书上大学来得靠谱。
在一次采访中,一位基层教练提到,他们连比赛场地的租金都负担不起,而某些俱乐部却在为天价外援掏腰包,显得如此不合逻辑,宛如对着一只漏水的桶不断灌水。
球场旁的广告牌在不断更换,仿佛是瞬息万变的流云,而国足的排名却如坠入无底深渊,始终无法自拔,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无比唏嘘。老王的儿子曾表达出想踢球的愿望,然而,他毫不犹豫地把儿子一巴掌扇了回去:“踢这玩意儿能有什么出息?”